《Don’t Make Me Think》作为设计师的必备读物,如果你还没看过,不妨看一下这篇总结笔记。这本书有13章,我选取了9个比较重要的点来记录,附上国内的相关案例,方便大家学习理解。 作者是Steve krug,他是一名可用性咨询师。他平时的工作内容和流程可以供大家了解和参考: 客户发来新产品的网站地址或者设计原型 他进行试用,向用户一样执行任务,然后把问题记录下来 他安排客户会议,描述这些问题,帮助用户决定哪些是最急于修复的,并确定最佳修复方案 客户支付报酬 作者对可用性的定义: 有用:能否帮助人们完成一些必须的事务? 可学习:人们能否快速明白如何使用它? 可记忆:人们每次使用的时候,是否都需要重新学习? 有效:它们能完成任务吗? 高效:它们是否只需要花费适当的时间和努力就能完成任务? 合乎期望:是人们想要的吗? 令人愉悦:人们使用它的时候觉得有意思甚至好玩吗? 接下来就是文章里的一些重点了。 一、可用性第一定律 – 别让我思考 让用户第一眼看到你的网站就能明白,一目了然,不用思考。 假如用户需要思考,哪怕很短暂,也要消除这些问号。 二、关于用户是如何使用Web 的三个事实 我们并不是阅读,而是扫描 我们总是任务在身,,我们知道自己不必阅读所有内容,我们善于扫描。 我们不会执着于最佳选择,而是满意即可 用户总是处于忙碌之中,如果猜错了也不会产生什么严重后果,花费精力做最佳选择也并没有太大改善,猜测更有趣。 用户不是追根究底,而是勉强应付 这对用户来说并不重要,用户不会花费太多精力试用新产品,如果发现这个东西能用,用户就会一直用下去 三、做设计时需要注意的重要方面 尽量利用习惯用法 如果你准备创新,最好暂时保留人们的习惯性用法,再慢慢替换。 QQ的抽屉栏更多的是要适应大屏时代的手势操作,即抽屉栏向右滑出,但也保留了人们点击右上角头像的习惯性做法 建立有效的视觉层次; 把页面划分成明确定义的区域; 明显标识可以点击的地方; 最小化干扰; 为内容创建清楚的格式,以便扫描; 四、网页或APP中的提示/指示该怎么做? 简短:只需要提供最少的信息来帮助用户 及时:放在用户正好需要它的地方 不会错过:设置合适的格式,保证我一定会注意到它。 有的提示一闪而过,比如保存成功、修改成功、支付成功等等;有的提示却需要用户手动关闭,例如下图的两个例子,天猫为了让用户感知到经验值发放成功,在消息位置给出了提示,即使你打开新的天猫页面,这个提示依旧存在,直到你注意到并关闭它;还有微信公众平台的编辑器,如果未输入标题便进行发布,提示也会一直存在标题上方。因此在做设计时,提示的位置、出现的时间、是需要用户重视还是忽略,都需要我们认真考虑。 五、省略多余的文字 消灭欢迎词,消灭冗长的引导、指示文字。 如下图的闪屏页面,都做得非常简洁,一个logo或者一张极具产品思想的图片即可让人记住 很多APP喜欢把引导页做的很精美,一般用来告诉用户新的功能,但你有没有 发现,微信从未做过任何引导页面,因为微信知道大部分用户都会之直接忽略。看下图的引导页,你真的会阅读这些引导文字吗? 当然,如果你能把引导页面做的很有趣,例如用动画,或者演示来吸引用户,会让用户对产品好感满满。如果没那个自信,还是不要了。 六、如何设计导航 用户来到网站通常会做两件事:浏览或者搜索,尽管你的网站侧重不同,但最好同时提供给用户。 如下图:腾讯新闻用户虽然多以浏览为主,但也在抽屉栏里提供了搜索入口。用户的搜索的需求频率虽然低,但却并不是多此一举,试想当你看过某个新闻时想分享给朋友看的时候,却发现早就被淹没难以寻找,这个时候如果没有搜索入口解决用户燃眉之急,用户对APP的评价将会大打折扣。 百度当然主打:百度一下。但用户也时常不知道搜索些什么,这时候浏览页面上的时事热点也是非常好的选择。 (责任编辑:RGB)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