织梦CMS - 轻松建站从此开始!

我的网站

当前位置: 主页 > 设计资讯 > 艺术大师

法国后印象派画家保罗·塞尚简介

时间:2017-05-12 15:14来源:网络 作者:未知 点击:
保罗塞尚(Paul Czanne,1839年1月19日-1906年10月22日)出生在法国南部埃克斯小商人家庭,从小喜爱绘画却遭到父亲反对,但他不管父亲如何反对,也决心成为一名画家。 1861年4月,塞尚来到巴黎,在瑞士画院习画,与基约曼和毕加索交往,并继续和左拉保持着友谊。他靠着父亲每月寄给他的一

保罗·塞尚(Paul Cézanne,1839年1月19日-1906年10月22日)出生在法国南部埃克斯小商人家庭,从小喜爱绘画却遭到父亲反对,但他不管父亲如何反对,也决心成为一名画家。

1861年4月,塞尚来到巴黎,在瑞士画院习画,与基约曼和毕加索交往,并继续和左拉保持着友谊。他靠着父亲每月寄给他的一百二十五法朗,艰难地维持着生活。他丝毫不能适应首都的嘈杂,初期作品也远不能使自己感到满意,始终未能考入巴黎高等美术学校,便离开巴黎。

1862年11月,他再次回到巴黎。虽然经常与印象派画家来往,可他更欣赏的却是德拉克洛瓦和库尔贝的作品。他此时的画颇为浪漫,并且厚颜地把它们称为“杂烩”。同一年,他遇见年轻的女模特儿玛丽·奥尔唐丝·富盖。

1870年,为了逃避征兵,携她隐居埃斯塔克。战争一结束,他定居巴黎,那时他32岁。此时他的画风一直是激烈、暗淡和戏剧性的,记下了他在性方面的困扰和发狂的梦幻。他创作风景画、静物画、肖像画,不过也画死亡和狂欢的场面,多用十分厚的笔触涂出病态的蓝色和白色,像是出现在凄凉底色上的刀伤。

从1874到1877年,塞尚在沃日哈尔街租来的画室里,渡过了一个安宁和多产的时期。1876年夏季创作的《埃斯塔克海景》明显是在遵循新古典主义的原则了。丰满的静物,塞尚夫人的多幅画像,一系列的《男、女沐浴者》,都说明这一变化。塞尚抛弃了微小笔触和微妙的色调变化,大块地涂抹,以突出体积感,寻求整体的统一。

塞尚于1877年放弃了印象主义,他早期大多以写实的手法,真实且疑难的情景作为绘画的题材。晚年画风有所改变,留下了多幅温和,光明并富含古典注意庄严气息的风景及景物画。塞尚说过要“使印象主义成为象博物馆的艺术一样巩固的东西”,塞尚在自己的作品中,所寻找的就是真实,即绘画的真实。

塞尚十分注重表现物象的结实感和画面的深度,为此他完全摒弃了由布鲁乃莱斯基引入绘画领域的线性透视法,物象的体量感在绘画中重新占有统治地位,而这种体量感不是靠线条表现出来的,而是靠作者自由组合的色彩块面表现出来的。为此,塞尚被称作为“印象主义的坚实派”。 塞尚认为“线是不存在的,明暗也不存在,只存在色彩之间的对比。物象的体积是从色调准确的相互关系中表现出来”。他的作品大都是他自己艺术思想的体现,表现出结实的几何体感,忽略物体的质感及造型的准确性,强调厚重、沉稳的体积感,物体之间的整体关系。有时候甚至为了寻求各种关系的和谐而放弃个体的独立和真实性。同时他也认为:“画画并不意味着盲目地去复制现实,它意味着寻求各种关系的和谐。”从塞尚开始,西方画家从追求真实地描画自然,开始转向表现自我,并开始出现形形色色的形式主义流派,形成现代绘画的潮流。

他的作品有《埃斯泰克的海湾》、《静物苹果篮子》、《圣维克多山》、《玩牌者》、《穿红背心的男孩》《坐在红扶手椅里的塞尚夫人》等等。代表作品《穿红衣的塞尚夫人肖像》是为他夫人画的肖像。在这一作品中,塞尚完全不考虑西方传统肖像画所要表现的人物性格、心理状态以及社会地位等等。在表现手法上,也不是用传统的以光影表现质感的方法来描绘的。而是采用色彩造型法达到他一生追求的色彩与形体的结合。色彩与形体的表现便成了塞尚一生所追求的“造型的本质”。他的这种重在艺术形式的追求的创作倾向,对西方现代主义美术的产生和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故被人称为“西方现代绘画之父”。


保罗·塞尚  《穿红衣的塞尚夫人肖像》,布面油画,89cm×70cm,1890-1894年,圣保罗艺术博物馆


保罗·塞尚  《苹果》,布面油画,62cm×79cm,1890-1894年,芝加哥艺术学院


保罗·塞尚  《圣维克多山》,布面油画,67cm×92cm,1887年,考陶尔德艺术学院


保罗·塞尚  《玩纸牌者》,油画,45cm×57cm,1890-1892年,巴黎奥塞博物馆


保罗·塞尚  《玩纸牌者》,布面油画,73cm×91cm,1890-1892年,巴黎卢浮宫博物馆

在塞尚的一生中,常常就一个题材创作系列画作。塞尚曾画过多幅玩纸牌者题材的画,画上人物多寡不一(其中最大的一幅上,共画了五个人物)。而最为著名的,要算是这幅只画有两个人物的《玩纸牌者》。在这幅画上,塞尚将两个沉浸于牌戏中的普通劳动者形象,表现得平和敦厚,朴素亲切。虽然主题十分平凡,然而画家却通过对形状的细心分析以及通过诸形式要素的微妙平衡,使得平凡的题材获得崇高和庄严之美。在这里,相对而坐的两个侧面形象,一左一右将画面占满。一只酒瓶置于桌子中间,一束高光强化了其圆柱形的体积感。这酒瓶正好是整幅画的中轴线,把全画分成对称的两个部分,从而更加突出了牌桌上两个对手的面对面的角逐。两个人物手臂的形状从酒瓶向两边延展,形成一个“W”形,并分别与两个垂直的身躯相连。这一对称的构图看起来是那样的稳定、单纯和朴素。全画充分显示了塞尚善以简单的几何形来描绘形象和组建画面结构的艺术风格。画面的色调柔和而稳重。一种暖红色从深暗的色调中渗透出来。左边人物的衣服是紫监色;右边人物的是黄绿色。所有远近物象都是用一片片色彩所组成。不同的色块在画中形成和谐的对比。塞尚其实是以所谓的“变调”来代替“造型”,即以各色域的色彩有节奏的变换来加强形象的塑造。正象他自己所言:“当颜色丰富时,形状也就丰满了。”

保罗·塞尚  《圣维克多山》,布面油画,73×91cm,1906年,费城美术馆
塞尚一生画得最多的,可能要算是风景画了。1882年以后,塞尚隐居于故乡附近的小镇,专心地画起当地的风景。他深深地为圣维克多山的奇异山形及其周围的壮观景色所吸引。年复一年,他一再重复地描绘这座从大地上露出的巨大岩石,分析它那时隐时现、复杂细微的体块和结构。在他的一生中,他为此山所画的“肖像”,竟有七、八十幅之多。这幅藏于费城美术馆的《圣维克多山》,是塞尚最后的一幅描绘这座山的画。我们看见,在一片没有人迹的广阔天地间,雄伟的大山似乎从明朗清澈的大气中升起;它那坚实的、凹凸起伏的身形映现的闪烁的光影之中。全画气势庄严、崇高,略带忧郁,反映了塞尚深沉的精神世界。在这幅画中,每一个体块和造型都被处理得极为严谨,使人联想到他静物画中的一个个苹果的描绘。然而,塞尚风景画色彩的丰富多变,却是其静物画所难以比拟的。在这幅风景画中,他以朴实有序的笔触,表现出物象的细微色差。虽然画中颜色种类不多,但每一种色都有着丰富的色阶变化。那浓重而沉着绿色,衬托出不同明度与纯度的土黄、土红和蓝色,使整个画面恰似一首和谐的色彩交响乐。同时,那无数的笔触,被敏感而理性地放置在画面上,成为厚重而富于肌理变化的色块。笔触的种种走势、排列、连接、转换和交织,构成了空间,也产生结构,形成对比和谐的秩序。面对这幅画,我们可感到色块、笔触、线条等抽象的视觉要素,从客观景物的图像中漂浮出来,在画中形成一种新的现实。而这种“新现实”的意味,正是塞尚绘画艺术的核心。

(责任编辑:RGB)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3)
10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