织梦CMS - 轻松建站从此开始!

我的网站

当前位置: 主页 > 设计教程 > 书画知识

写生的实质(2)

时间:2017-04-05 17:42来源:网络 作者:陆琦 点击:
物我对话 写生是面对自然,与自然对话的一个过程。自然中有一种不可思议的活力,推动无机界而进入有机界,从有机界以至于最高的生命、理性、情绪

物我对话

写生是面对自然,与自然对话的一个过程。自然中有一种不可思议的活力,推动无机界而进入有机界,从有机界以至于最高的生命、理性、情绪和感觉,而成为一切美的源泉。古人喜爱听雨、观花、咏梅、赏月,今人崇尚绿化、山水、旅游、观光,都是对自然美的追求。“写生”就是把瞬息变化,起灭无常的自然美的印象描绘出来,确切地说就是以自身的精神表现自然的精神,即把人性与宇宙和谐的精神表达出来。石涛画山水,曰:“山川脱胎于予也。予脱胎于山川也。搜尽奇峰打草稿也。山川与予神遇而迹化也。”郑板桥画竹,曰:“一方天井,修竹数竿,雨中风中有声,日中月中有影,诗中酒中有情,闲中闷中有伴,非唯我爱竹石,即竹石亦爱我也。”李苦禅画鹰,曰:“笔飞墨舞之时,安知鹰为我耶?我为鹰耶?”等,都是把自己与自然亲密地联系在一起,而进入“天人合一”、“物我合一”的境界。写生的过程:首先是自然界万物以其生命变幻的运动形式磁性地吸引住人的视觉美感,然后是画家坐下来与它们“促膝谈心”。谈心只是一个比喻,实质是为了更好地把物象表现出来。对此,我认为有四句话值得重视:一是“类似得真”。画贵形似,写实作品的主要特征,就是形似。然而,由于东坡先生说过:“论画以形似,见与儿童邻”的影响,很多人不敢讲“似”,其实,早就有人指出:苏氏之言有偏,应该是:“画写物外形,要物形不改;诗传画外意,贵有画中态”,画之形似,无可非议。问题是要在“似”的基础上,还须求内在本质的“真”。比如:人物的气质。花果鸟鱼的性灵等等内在之“真”。“真”的关键在于作者对写生的真诚,真心真意地把内在感受表达出来。“贵似得真”是一个完整的概念,是画好作品的首要标志。二是“晤对传神”。神是物象的精神和生命。写生作为面对自然万物的绘画,重在传物之神。一幅好作品的形象,少不了有神采、神韵、神情的支撑。昔顾恺之画人物,尝数年不点目睛,人问其故,顾答曰:“四体蚩妍,无关妙处,传神写照,正在阿堵中”,就是把点睛传神,看作是表现美的关键。三是“情景交融”。画境就情境,美术就是情感活动的对象化,是情感交流的平台。写生就是借助物象抒发作者的情感,即所谓“托物抒情”、“情景交融”。只有在物象和景色上把人的情感传达出来的作品,才有感染力。著名美学家宗白华认为:中国文化史上最中心、最有世界贡献的一方面,是寻研意境的特构,而意境就是情和景的结晶品。四是“静中求动”。画是物象瞬间静止状态的表现,但要把“静”中有“动”的感觉,包括闪烁、动荡、摇晃、触摸以及给人心灵颤动的感觉表现出来。“动”就是生命的律动。要想把画画活,少不了有表现动感这一手。那么,真、神、情等来自心源的东西以及动的感觉,又是怎样画出来的呢?这主要靠色彩、线条、笔触、肌理等的烘托。所以,从技法、技巧的角度看,写生过程实质上是锻炼烘托功夫的过程。

观看之道

美术,作为视觉艺术,是创造“看”的自身事业。在写生描绘过程中,如何观看是一个十分敏感的问题。值得注意的有以下几点:第一,看是写生的起步,“看”中有感受和发现。为什么几位画家对同一对象,在同一时间、地点、条件下,画出来的作品,不可能完全一样,就是各人的感受的发现的不同。第二,观看的对象虽是眼前的景物,但还有人的经验、观念和艺术修养的介入,即不仅是眼睛的感觉,还有心灵的映射。否则,何以会有人在别人司空见惯的东西上发现美,而有人对明摆着的美却交臂失之?第三,观看对象总有一个取舍选择的问题,不可能把看到的一切全部搬到画布上来。画布的形象总是根据对象的反馈,经过思考、理解、提炼、加工而创作的。有了这个过程和结果,才有艺术“来自生活、高于生活”的必然。第四,对象本身不可能一成不变。“静物”、“风景”都是随着时间光线的变化而变化,模特儿休息后再摆也不可能与原来完全一样。所以“看”不是静止地观看,而是动态地体验。第五,通过对自然的观察和描绘,从中了解和掌握自然规律,而进入“道法自然”“道进乎技”的境界。第六,意外的、偶然的发现,往往来自观看。马蒂斯把“看”当作是一种“创造性的视觉能力”。第七,“看”还有可能形成直接观照真理、直接领悟事物本质特征的直觉能力,即所谓“透视力”和“洞察力”。第八,叔本华认为:意境乃须臾即变的存在,唯诗人能记载它,使之永恒,主张以诗人之眼观物,化须臾为永恒。总之,写生的过程,离不开观看、感受和表现,其中“看”是先决条件;观看之道,值得我们去探索。

以色造型

色彩原只附丽于素描。在印象派出现时,有人把它用来直接塑造写生形象,即“以色造型”。以色造型,说明色彩在写生过程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反过来说,写生又是理解和掌握色彩的最有效途径。写生与色彩关系十分密切。画家的想象创作,也离不开写生而认识色彩法则的。这里说的法则,主要指印象派以后画家对光学现象和生理、心理对人色彩感觉的研究成果。写生作为面对自然的描绘,自然本身色彩极其丰富,尤其是因光线、天气、时间的不同,而产生微妙的变化,把这种变化关系表达出来,就是反映了自然中不断变化的特有的美。“美在关系”,画家在写生过程中,往往要改来改去,就是为了协调对比、调和的关系,以体现画面整体和谐之美。对比有微弱对比与强烈对比之分。微弱对比,追求微差,包括色块之间的微差,色块之中的微差以及微露底色与其邻近之色对比的微差,或者采用“原色带灰”即红灰、黄灰、蓝灰的复色。复色及微差之色都比较温和、幽雅、隽永,耐人寻味,有一种色的微妙感。强烈对比主要是由互补色,包括准互补色、冷暖色并置形成的,其特点是双方色感加强,呈现鲜艳,给人色的共振感。它是最具力度、最有趣味、最为奥妙的色彩对比关系,在写生过程中也少不了对它的注重和运用。印象派的观念,就是到自然中去写生,去寻找现实生活中的自然色彩的瞬间变化。实际上所有追求色彩的画家,无不从写生入手研究探索美的本相的,即使是老画家也还孜孜不倦地从事写生活动。著名画家吴冠中,就是常带画具走遍大江南北,甚至在国外进行写生,创作了不少独特的优美的作品。

写生虽是面对自然的绘画,但它不只是为了使自然再现,而是重在对自然的发现和表现,即有所发现有所创造。自然本身有色彩空间层次,画家通过面对自然的写生,根据自己对色彩的揣摩和领悟,把它们进行重新组合,即在客观对象中融入主观因素。因而写生对象之“象”,是“立象以尽意”的意象。意象写生要“意在笔先”,即审美认识先于审美表现,犹如马蒂斯的作品大部分是面对自然的写生,但所画形象不只是客观的真实,而是带有很多主观因素,实即追求心与自然相融合的意象写生。意象写生必与以色造型相联系,“以色造型”还能把光学现象和生理、心理对人感觉的反应表现出来,包括:光色多变的闪烁感、透明交替的虚幻感、强弱断续的节奏感、悠扬舒缓的韵律感等等,既有外形动态又有内在秩序和活力的感觉表现出来。由此而见,作为绘画表现手法的“以色造型”,比诸“以线造型”具有更大的优势。在以色造型的写生实践中,我们要深入发掘色彩的潜在功能,为绘画艺术增光添彩。

写生的实质

写生与面对美术作品的临摹,有着根本的区别。区别的实质,在于写生含有“创造”因素。为什么?唐朝画家张璪有句名言,曰:“外师造化,中得心源”,造化与心源,即客观与主观,现象与本质的有机结合,既是绘画经验的总结,又恰恰是写生的最确切的定义。“造化”(自然)有可见的形象,而“心源”只是内心的想象。什么是“想象”?《现代汉语词典》解释:“想象,指在知觉材料的基础上,经过新的配合而创造出新形象的心理过程”,就是“创造”思维的表现。我们常说:“心灵映射”、“以心造境”、“贵似得真”、“以形写神”、“既全又粹”、“虚实相生”、“朦胧幻影”、“空灵往来”以及“对比调和”、“呼应均衡”、“节奏韵律”、“意味形式”等等,都是指绘画艺术的创造因素及其表现手法。因此,可以肯定地说:写生作品,实质就是创作。我们要站在创作这个高度,把写生实践推向深入,以便创造出有深层意义的形象,即创平凡为典型,化须臾为永恒。这就是本文的出发点和归宿。

陆琦(杭州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教授)

(责任编辑:RGB)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2)
10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