织梦CMS - 轻松建站从此开始!

我的网站

当前位置: 主页 > 设计教程 > 书画知识

中国画基本技法(3)

时间:2015-09-19 23:19来源:网络 作者:未知 点击:
中国画色的处理 研 漂 国画家如能获得一些原料颜色,可以自己加工自制。过去画家要通过淘、澄、飞、跌,手续繁复,现在主要用研、漂两法,研用瓷制

中国画色的处理

研 漂

国画家如能获得一些原料颜色,可以自己加工自制。过去画家要通过淘、澄、飞、跌,手续繁复,现在主要用研、漂两法,研用瓷制的乳钵,漂用竹制的漂筒。

石青制法,用四青或滇青为原料,粉碎后边煮过去浮沫,提去泥滓,转到乳钵中研磨后再煮,冷却去水,另兑清胶化成的胶水搅和,然后把净液注入竹筒里,随搅随兑清水,使之自然沉淀,待于透后,把竹筒刨开,最上层谈者为四青,最底层是头青,中间为二、三青。石绿的制法相同于石青。

林砂、储石、花青的制作原料,过去在中药店中可以买到。好的朱砂原料为晶面朱砂,同样光放置乳体中研细,倒入竹筒,再加清胶水,随搅随兑清水,再放入砂锅中去煮,煮时要用铅丝缠住防裂,煮到水稍干时取下,待其凉透劈开,最L层发黄的是朱,中层为二朱,下层为头朱。其色发紫红,各放在一个容器里,用开水泡着,等到胶浮上来时,把胶倒出待用。储石漂制方法相同。

重于花青原料的蓝靛不易得到,可买青黛克胶水后用木棒细擂,反复擂到细匀的程度,再用温开水浸泡,飞去黄水,把蓝水晒干后即成。但多数使用的是草色植物花青。

出 胶

朱砂、石青、石绿等矿物颜料,在研漂时都兑入入腹液,为了保持颜色之活鲜,放置不用时,可用滚开水倒入色碗中,进行出胶。这样使胶遇热溶解而上浮,倒出胶液,到作画时再兑。每次画完即除一次胶,可保持色泽的鲜洁度。这样虽然觉得麻烦一些,却可除去因胶液造成的颜色晦暗之病。

十二忌

元代的饶自然著有《绘宗十二忌》,主要是指出山水画中的十二个毛病,书中提出的十二忌是:

1.布置迫塞(章法拥塞,令人透不过气来)j

2.远近不分

3.山无气脉(山石来去的脉络交代的不清楚)

4.水无源流(水口交待不清,泉水出现得太突然)

5.境无夷险(境界平板缺少变化)

6.路无出入

7.石只一面(画石缺乏立体感)

8.村少四技(树枝一般人只画出左右方向的枝杆,谁于表现向前后伸展的枝杆)

9.人物伛偻(人物画得弯腰驼背)

10.楼阁错杂(建筑物的布置没有透视感,并且缺乏合理的布局)

11.浓淡失宜(用墨的浓淡不得法,欠协调)

12.点染无法(包括用墨的点染失调)

这十二忌,在每幅画中,可能会犯其中的某一忌,有人物和建筑的山水画,则不可能出现九和十两忌。对于初学绘画的人来讲,可能会经常触忌,这是因为构思和技法都不够成熟,如果是属于点.染不得法者,那就要多多练习点染,如果是画山石缺.乏t体,那就多体会一下面石头的方法,以弥补个人之缺点。

构图在中国山水画中尤其重要。只掌握熟练的笔墨技巧,没有成功的构图,是画不出好作品的,只能说是笔墨技法的演练,不能成为作品。什么是构图?就是传统中所讲究的章法。

要将繁琐而复杂的山川、树木、云水等自然景物,表现在小小的画面上,成为优美的绘画艺术作品,如不能反复琢磨、精心组织,没有取舍与提炼,就会形成杂乱无章的局面。为避免杂乱,作画之前,先将自己想要画的若干景物,统一思考,决定取哪些入画,舍哪些不入画,突出的主题是什么,哪个位置应画什么,哪个位置应当留白不画,精心组织,反复推敲,合理安排,巧妙布局,确定成熟之后,再落笔作画。这个周密思考最后定局的过程就是构图。构图思考过程,应注意以下七点:

第一点:立意

就是你想画什么,决定哪些可以入画,哪些不可以入画,哪些是重点,将自己的意图周密思考后确定下来。

第二点:提炼取舍

在想画的景物中,哪些是重点表现的,哪些是次要的,哪些可以少画或不画的,经过提炼、取舍确定下来。

第三点:主题明确

写一篇文章,需有主题,其内容完全为主题而服务。作画也是如此,确定主题重点画什么,主题是主,其余皆是宾,所有的宾均为主题服务,并且要和谐统一完整。

第四点:确定亮点与留白

画面有白则亮,有白则透,无白则黑,黑就是闷,闷就不快活,所以留白与亮点的确定很关键。

第五点:确定比例大小

画面中各部景物的大小,相互比较,大小、高矮、宽窄均要适当合理,如有一处比例失调,则会破坏全局。

第六点:造势

山水画应当有气势,或风或雨,或阴或晴,总体画面的走向延续,疏密与多少的变化关系,物象表态等,均能影响画面的气势,要画出气派气势来就是造势。

第七点:轻重与明暗

统一思考成熟,确定何处深重紧密,何处明亮疏散,注意黑白、虚实、疏密、轻重、浓淡、大小、远近精细的对比。

关于构图,虽然没有固定的法则,但根据古往今来无数经典作品的成功经验,可归纳出下列十种构图方法:

一、少而精取势法

在画面上仅突出一点绘画,另一点以轻淡相衬,形成无限的空间与深远之感,令人联想画外有画。

二、居中取势法

在整幅画面中,几乎四周均有空间与空白,而所画的景物集中在中间部,其特点是突出表现主体,气势凝重而明快。

三、均衡取势法

无论是上下或左右,以一方为主体,由密至疏,由浓至淡向大面积空间部位过渡,而空透有空间的这一方,画少许景物与主体相呼应,虽然有疏密与轻重,但整体均衡,这种构图方法为均衡取势法。

四、疏密主从取势法

以一方为主,景物宜密,用墨宜重,突显主体,而大部空白处,景物宜疏,用墨轻淡且散,形成疏密对比,主从轻重对比气势,轻淡散落部位用落款相衬。画技理论中所讲密不通风疏可走马的道理就在于此。

五、分段取势法

将画面由上至下,或由左至右分成几段,段与段之间用云雾自然过渡,按主宾关系每个段落均有景物,则总体构成一幅完整、气韵贯通的山水画。

六、满幅取势法

顾名思义,全幅均要画满。需要重点突出的则重写之,但要适当留白,无白不透而且闷塞,虽然布局满幅,但要分出浓淡、疏密、主宾,且不可浓淡难分,其特点是沉厚、凝重。

七、相互呼应取势法

立幅画面上下呼应,横幅画面左右呼应,其关键在于上下分段或左右分段,以其中任选的一段为主体,重点突出,而另一段则断断续续地过渡,再以另一段的景物与主体呼应,或者是留白处与留白处相呼应,有笔墨处与有笔墨处相呼应,形成气韵贯通大局和谐之势。

八、折带形取势法

似一布带,从左折向右,再从右折向左,左右相折,呈步步高升之状。或从右折向左,再从左折向右。类似“S”形状的上下利用或“∽”形状左右利用。这种折带形取势法,古人立幅山水画中利用者颇多。

九、凹型取势法

立幅的凹形,或左高右低,或右高左低的灵活运用,或者将“凹”形放倒,形成左“ ”形或右“ ”形。似如“C”字形的左右颠倒利用。这种的构图方法为凹型取势法。

十、斜角对衬取势法

此法古人常用。这种构图方法以两斜角相衬取势。或左下角与右上角相衬,或右下角与左上角相衬。如左下角与右上角有景物,则左上角与右下角留白或过渡,斜角相衬,有主有从,灵活多变,中间空透为好。构图方法很多,在于画家巧妙安排与运用,以上十种构图仅是其例,不可死守,应灵活机动发挥与不断创新。

画好国画口诀

山为勾皴点, 树为彩墨染!

画前需定形, 先从树起跟!

勾出树枝干, 稍点树梢墨!

颜色要细调, 红绿要纯清!

染在树梢顶, 树头浓墨分!

松要摆大气, 枝干壮山魂!

近松叶要明, 远松稍点清!

叶用深绿染, 干要株黄清!

杂树枝要细, 点叶要分明!

不可太浓厚, 不要太稀匀!

山涧多树长, 层次要分明!

大小照远近, 浓淡要看形!

山石虽大气. 莫忘暗与明!

有光一方照, 此方须淡澄!

无光一方照, 明暗下笔沉!

画好一磅石, 远近多关心!

与树相连处, 层次要高明!

无光山顶树, 树下一片黑!

有光山顶树, 用色要沉稳!

落山脚处时, 染色几次分!

山脚可点树, 但要雾和云!

山脚不作树, 需要染纯清!

远山写云海, 墨色相染成!

近山有雾气, 只在山脚形!

高低多层次, 写云几次成!

浓墨下脚处, 浓淡要细明!

檫点明暗处, 用笔要细稳!

檫点一山成, 远近常关心!

山涧紧相连, 浓淡要辩清!

画半要细看, 似乎可以成!

若是不合意, 寻找顺势形!

该改侧大胆, 不改须细心!

画钱须静想, 画时耐心稳!

多在墙面画, 才好看得正!

画好需回味, 多看否改进!

细看多难处, 记得下次稳,

此为画中意, 意境难悟成!

悟到深思处, 好画自然成!

(责任编辑:RGB)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4)
10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