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以来,木版水印在人们印象中只是一种复制的艺术,通常水印工作者对美术作品进行复制时,使用与原作相同的墨色、颜料以及纸张。通过水印工作者对原作的分析和理解,分别刻出多套色的“套版”,又称作“饾版”。然后印刷者用水印方法,即在宣纸上喷上水雾,套印出与原作精确逼真的复制品。有时甚至可达到以假乱真的地步。正如欧洲著名印刷家说的:“世界版画艺术中,如中国木刻彩色水印画一样完全依赖于印刷者对艺术的共鸣与心领神会的,实无其它可比。”可见中国木版水印画的技艺高超与精湛。 木版水印是迄今为止唯一综合中国四大发明中的印刷术、造纸术两项融合在一起的传统艺术。雕版版画最早可追溯到公元868年以前,在敦煌发现的《金刚经》中,首先以图像的形式,表现在书籍中,开创了木刻绘画的先河。以后经过艺术水平与技巧的进一步发展、创作题材从宗教逐步扩展到各个领域,如山水、花鸟、人物、动物等,表现形式也多种多样,以人们的日常生活、艺术感受、审美情趣为主要表现形式,展现出各历史时期特定的风貌。到了明清,木刻版画以及艺术成就达到了中国历史上的顶峰时期。这一时期的木刻版画,无论是艺术的质量和数量都超过了过去几个世纪,而且也多为后来所不及。 现仅存的《萝轩变古笺》、《殷氏荐谱》及《十竹斋画谱》、《十竹斋笺谱》都是这个时期的代表作。在这些作品中先人们首先用套版(即饾版)的方法以多层不同彩色的版片,套印在同一张纸上,版片从二、三块到几十块不等。这就是以后发展的木版水印的雏形。由于艺术表现形式的装饰性和生动性,它的功能从书中插图进而发展到水印信笺中,使中国书画家又增加了一种喜爱的艺术纸张。 胡正言的《十竹斋笺谱》中第一次运用了“拱花”技术的印刷方法。所谓“拱花”,就是以雕花版片,施加压力在纸上造成浮雕的花纹,这一技术就是中国印刷术的又一发明,给印刷史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迄今还常为业内人士津津乐道。 随着现代化文明的进程,更先进的西方印刷设备取代了传统的手工艺,传统的书信形式已不太适应当今时代。木版水印以及水印信笺这种传统的艺术也处于尴尬的境地。写信的人少了,特别是写毛笔字的人少了,那么信笺的使用功能就不那么重要了,信笺功能不重要,水印信笺的欣赏者自然也少了,这是摆在水印工作者面前的严峻的现实。 我在多年从事木版水印的工作中,深深感受到要改变木版水印的现状,就必须从改变其功能上下功夫,即把传统的水印信笺形式,通过创作,改变成单幅的版画。应该说我们的祖先留下的信笺中,每一幅拿出来都是很精美的艺术品,而他们却不经意地把它们集中在一起,湮没在信笺中,作为辅助品在使用。为了书写者方便,把信笺纸上的图案印得很清淡,为了迎合书信者的口味。通常把图案压缩在左下角或右下角。所以许多人甚至还不知道有这门艺术存在,我通过这几年的努力,正在逐步把这种信笺形式转变成单独的艺术作品,这样能够展示给更多的观众,也避免了局限性。随着功能的转变,它的生命力也随之延长。 为了传承这一技艺,我们必须在作品的创作上下足功夫,尽可能达到清新高雅、精彩夺目,使其散发出诱人的光泽。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凭地造就天工物,任由后人常推敲”,这就是我的追求。我们一定要拿出经得起子孙后代推敲的作品来,把木版水印这门艺术打造成类似于日本浮世绘式的传统中国版画,让它艺术生命力绽放出绚丽的光彩,而不仅只是传统意义上的复制艺术。 (责任编辑:RGB)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