织梦CMS - 轻松建站从此开始!

我的网站

当前位置: 主页 > 设计资讯 > 书画鉴赏

明代画家陈洪绶《荷花鸳鸯图》高清大图赏析(2)

时间:2017-06-17 23:34来源:网络 作者:陈洪绶 点击:
明 陈洪绶 荷花鸳鸯图 局部大图 陈洪绶荷花鸳鸯图轴以出污泥而不染,濯青莲而不妖的荷花为题,花朵清丽,或含苞,初绽、或怒放,多姿多态;枝叶带

明 陈洪绶 荷花鸳鸯图 局部大图

明 陈洪绶 荷花鸳鸯图 局部大图

明 陈洪绶 荷花鸳鸯图 局部大图
明 陈洪绶 荷花鸳鸯图 局部大图

陈洪绶荷花鸳鸯图轴以“出污泥而不染,濯青莲而不妖”的荷花为题,花朵清丽,或含苞,初绽、或怒放,多姿多态;枝叶带露,娉婷舒展,俯仰欹侧;湖石雄奇,锐利坚崚,厚重沉凝。两只彩蝶在空中翩翩起舞,一对鸳鸯在水面戏水悠然,打破了一池碧水的宁静。一只青蛙正隐伏于石后的荷叶上觊觎甲虫,弓身欲动,给画面平添了几许生机与意趣,从中可见画家善于观察的细心与状物精微的匠心。

署款:“溪山老莲陈洪绶写於清义堂。”下钤:“陈洪绶印”、“章侯”印。从署款和绘画风格上推断,当是陈洪绶中年的作品。

作品用笔工致而不显刻板,着色醇厚而不流于俗腻,画风素洁明快,既有应物象形的写生功底,又不乏变幻合宜的适度夸张,画面呈现出一种在繁与简,疏与密、刚与柔的对比变化中的合谐与统一。

陈洪绶爱莲,亦爱画荷花,大约因此就给自己起号为“老莲”。此幅画上四朵荷花,由含苞欲放到花蕾初绽,从含露朝阳到争艳怒放,形象丰富地展示了它的多姿多彩。而荷叶的俯仰截掩着映衬其“出淤泥而不染,濯青莲而不妖”的拟人化风范。一对鸳鸯凫于水面与两只蝴蝶非空中的一动一静、奇石的嶙锐坚劲之质与荷叶的娉婷舒展之态一刚一柔,可见画家善用对比要素的匠心。

画幅还向我们显示出陈洪绶的染石技法:由前向后自然形成渐案渐深的层次,使岩石呈现凹凸分明的立体造型。他的勾叶茎方法则是用粗细有致的墨线双勾,敷染浓淡不同的墨绿,一丝不苟,神满气足,叶脉走向编织出一种有机网络,朝空中弥漫出无穷的张力。

生性狂放的陈洪绶笔下,无论人物、山水或者花鸟虫总显出一种明晰的理性秩序。即便是细小的点缀,在画面上也有它的有机功能。譬如本图水面上的青萍(叶),星星点点,看似漫不经心,其实必不可少:它们集聚在水畔的鸳鸯、荷叶、枝干乃至岩石脚周围,向灵通的生物,活跃地吮吸着画面上色与线渗出的生命力,将全图和谐地组合成为整体。若没有这些大小不一、若隐若现的青萍,图下部就变得空旷,既无从融合水面上的荷叶、鸳鸯与岩石,全图也会沉寂、呆板,如同一幅神气索然的匠画。周密不苟而灵动,工笔又辅以写意,这是陈洪绶工笔重彩画的重要特点之一。

陈洪绶(1599~1652),明末清初著名书画家、诗人。字章侯,幼名莲子,一名胥岸,号老莲,别号小净名,晚号老迟、悔迟,又号悔僧、云门僧。汉族,浙江绍兴府诸暨县(今浙江省诸暨市枫桥镇陈家村)人。

年少师事刘宗周,补生员,后乡试不中,崇祯年间召入内廷供奉。明亡入云门寺为僧,后还俗,以卖画为生,死因说法不一。一生以画见长,尤工人物画,与顺天崔子忠齐名,号称“南陈北崔”,人谓其人物画成就“力量气局,超拔磊落,在仇(英)、唐(寅)之上,盖明三百年无此笔墨”,当代国际学者推尊他为“代表十七世纪出现许多有彻底的个人独特风格艺术家之中的第一人”。

陈洪绶去世后,其画艺画技为后学所师承,堪称一代宗师,名作《九歌图》(含《屈子行吟图》)、《西厢记》插图、《水浒叶子》、《博古叶子》等版刻传世,工诗善书,有《宝纶堂集》。

(责任编辑:RGB)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3)
10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