织梦CMS - 轻松建站从此开始!

我的网站

当前位置: 主页 > 设计资讯 > 书画鉴赏

明末清初著名书画家陈洪绶作品欣赏

时间:2017-05-06 14:46来源:网络 作者:陈洪绶 点击:
陈洪绶 (1598-1652),字章侯,幼名莲子,一名胥岸,号老莲,别号小净名、晚号老迟、悔迟,又号悔僧、云门僧。浙江诸暨枫桥人。明末富有革新精神和独创风格的画家。祖上为官宦世家,至其父家道中落。陈洪绶幼年早慧,诗文书法俱佳,曾随蓝瑛学画花鸟。成年后到绍兴蕺山师从著名学者刘宗周,

陈洪绶 (1598-1652),字章侯,幼名莲子,一名胥岸,号老莲,别号小净名、晚号老迟、悔迟,又号悔僧、云门僧。浙江诸暨枫桥人。明末富有革新精神和独创风格的画家。祖上为官宦世家,至其父家道中落。陈洪绶幼年早慧,诗文书法俱佳,曾随蓝瑛学画花鸟。成年后到绍兴蕺山师从著名学者刘宗周,深受其人品学识影响。崇祯三年(1630)应会试未中。崇祯十二年(1639)到北京宦游,与周亮工过从甚密。后以捐赀入国子监,召为舍人,奉命临摹历代帝王像,因而得观内府所藏古今名画,技艺益精,名扬京华,与崔子忠齐名,世称“南陈北崔”。明朝覆没后,清兵人浙东,陈洪绶避难绍兴云门寺,削发为僧,一年后还俗。晚年学佛参禅,在绍兴、杭州等地鬻画为业。陈洪绶生性怪僻,愤世妒俗,身历忧患之时,所交师友多为正义之士。著有《宝纶堂集》。

陈洪绶虽不以书法名世,但其于书法艺术方面所取得的成就也是相当惊人的。陈洪绶作书严循中锋用笔之法,他深谙掌竖腕平执笔的奥秘。其间虽小有以侧锋取妍处,但他能立即将笔调整过来。如此高超的控笔能力,无疑只能以掌竖腕平执笔法为之方可。再有,书法所要求的“回藏”、“提按”、“顿挫”、“绞衄”、“呼应”等等笔法要略,在他的运笔过程中,似无一处有缺憾,只是他做了无痕迹罢了,这也正是大相不雕、信言不美、修养至炉火纯青境界的具体体现。从其书作中,我们可以感到,陈洪绶作书,心态是愉悦恬静、轻松欢跃的,书写过程对他来说似乎是一种最甜美适畅的享受。因此可以说,陈洪绶已找到了一种执运笔法的最佳方式,而这方式正是书法执笔、运笔的“真义”,在这“真义”中,书法的中锋运行、回藏提按以及顿挫绞衄,全都是为畅爽书写且写出美感服务的。

陈洪绶一生秉性孤傲倔强,吞恨而终。他是一位擅长人物、精工花鸟、兼能山水的绘画大师。当代国际学者推为“代表十七世纪出现许多有彻底的个人独特风格艺术家之中的第一人”。著有《宝纶堂集》、《避乱草》等作品集。

明·陈洪绶  《饮酒读骚图》  设色  绢本  98.5cm×41.7cm
明·陈洪绶  《饮酒读骚图》  设色  绢本  98.5cm×41.7cm

钤印:章侯、陈洪绶印。题识:老迟洪绶画于柳桥书屋。鉴藏印:两印漫漶不辨。本幅题:师子林收藏。

翁方纲(1733-1818)边跋,款署:题未谷四兄所藏陈章侯饮酒读骚图二首。丙辰(1796年)秋七月望前一日,北平翁方纲。钤印:翁方纲、覃溪(参见《中国书画家印鉴款识·翁方纲》7、11印,782页) 。桂馥(1736-1805)边跋,款署:嘉庆丙辰新秋,渎井复民桂复书。 钤印:渎井复民、桂馥信印、未谷(参见《中国书画家印鉴款识·桂馥》3、5、9印,735页) 。孙原湘(1760-1829)边跋,款署:心青居士孙原湘。钤印:心青居士,桂馥书签条二。

明·陈洪绶  《幽亭听泉图》  设色  绢本  64.5cm×26.3cm  辛巳(1641年)作
明·陈洪绶  《幽亭听泉图》  设色  绢本  64.5cm×26.3cm  辛巳(1641年)作

钤印:胥岸、小峻名、洪绶。题识:辛巳暮秋写于京师选佛场中。老莲洪绶。 钱瘦铁(1897-1967)书签:幽亭听泉图。陈老莲真迹。叔。 钤印:叔。

陈洪绶以他的人物画擅名历代,但亦善山水,初从蓝瑛入手,继法宋元,强调装饰趣味,遂成其朴茂古雅的个人面目。此图近取元人曹云西,远承宋郭熙,而皴染趋于尖瘦淡婉,自与郭、曹异趣。造境则为江浙一带水乡风光,与轻清的笔墨同一情调。如此画法,在他传世作品中并不多见,是其别调。款字第二行起首有揩擦痕迹,当是擦去上款,古时每有之,盖不欲人知画之出于谁氏也。

明·陈洪绶  《眷秋图》  立轴  绢本  设色  137厘米×51厘米  美国私人藏
明·陈洪绶  《眷秋图》  立轴  绢本  设色  137厘米×51厘米  美国私人藏

图中画一仕女手执菊花信步于庭院林石间,后有一侍女举扇,扇面上画有梅花图,前有一侍女捧盘,盘中有壶和秋叶。由题记可知,此图为仿唐人同题画。其中石头浓墨粗点为陈洪缓所作,而构图、人物、梧桐树则为其弟子所作。

明·陈洪绶  《五浊山图》  立轴  绢本  水墨  纵118.3厘米×横53.2厘米  (美)克利夫兰艺术博物馆藏
明·陈洪绶  《五浊山图》  立轴  绢本  水墨  纵118.3厘米×横53.2厘米  (美)克利夫兰艺术博物馆藏

五拽山在浙江金华、杭州和绍兴之间,因有五潭之水,泛溢悬流,宛转五级,故日五浊。此图构图缜密,画面丰满,仅留右上角为天空。树林繁茂,山势高峭,树木岩石以不同皴法表现,山石方硬以淡墨染之,富有层次。

明·陈洪绶  《烹茶图》  扇面  金笺  设色  纵20.3厘米×横55.9厘米  (美)大都会艺术博物馆藏
明·陈洪绶  《烹茶图》  扇面  金笺  设色  纵20.3厘米×横55.9厘米  (美)大都会艺术博物馆藏

图中画三角形亭,亭中有二高士对坐,右边着红衣者以扇煽炉,左边高士身后立有书童,二人正煮茶论道,小亭依山傍水,后有密林。此图为工笔重彩, 浅绛与青绿并用,折笔勾石,颇似陆治。

明·陈洪绶  《杂画图》  册页  绢本  设色  纵30.2厘米×横25.1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明·陈洪绶  《杂画图》  册页  绢本  设色  纵30.2厘米×横25.1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此图册为陈洪绶精品之一,共八页,此选其一《溪石图》。图中崇峦巨嶂,成林杂树,设色溪涧石桥上,二人对坐而谈。山水树木,画法工整,趣味古拙。

明·陈洪绶  《对镜仕女图》  立轴  绢本  设色  纵103.5厘米×横43.5厘米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藏
明·陈洪绶  《对镜仕女图》  立轴  绢本  设色  纵103.5厘米×横43.5厘米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藏

此图是作者中后期的佳作。画中一位恬静、娟秀的仕女,两手托镜自照,神态悠闲。上衣短而下裙长,袖口窄,下角圆,反映了明代仕女流行的衣着特点。画面环境树石相伴,泉水隐现,人景切合。用笔细劲流畅,设色清新淡雅。人物描绘略有夸张,上整细致,而环境却简括疏朗,从而形成人和自然之间的节奏变化,在艺术处理上别具匠心。

(责任编辑:RGB)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2)
10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