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 《洞天山堂图》 金 佚名 绢本设色 纵183.2厘米 横121.2厘米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此画图绘了白云吞吐漂浮于山间,山谷中松林茂密,清溪流淌,隐露楼观,境界清幽,表现了一派世外桃源般的仙境,画幅右上楷书“洞天山堂”四字,点明了全画的主题。诗堂有王铎跋语:“神理气韵,古秀灵通,入于口微,董源此图,当属玄化,丙戌端阳后二日题于琅华馆。”有人认为是董源手笔。但是此图笔墨苍劲,景色茂密,云朵以白粉染绘,与董源之淡墨轻岚风格迥异,更近于金代画家那种承袭董巨而有所变化的风格,所以认为是金代绘画更为符合此画的风格。 112 《山居图》 元 钱选 纸本设色 纵29.6厘米 横98.7厘米 上海博物馆藏 钱选(1239—1301),字舜举,号玉潭,吴兴(今浙江省湖州市)人。宋景定三年乡贡进士。钱选与赵孟頫同乡并同享盛名。钱选善画花鸟、山水、人物,继承苏轼等人的文人画理论,提倡士气说,倡导戾家画。他提倡绘画中的“士气”,在画上题写诗文或跋语, 萌芽了诗、书、画紧密结合的文人画的鲜明特色。《浮玉山居图》表现隐居情趣的家乡山水,以勾皴来表现山石的阴阳向背,墨青涂染,笔法取涩势,含而不露。树叶淡渲汁绿,呈现生拙的意趣,风格别致。 113 《云横秀岭图》 元 高克恭 绢本设色 纵182.3厘米 横106.7厘米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云横秀岭图》是高克恭山水画代表作,画云山烟树,溪桥亭屋,气韵流润,山顶作青绿横点;坡脚勾皴染赭色,用笔凝重苍浑,墨色淋漓酣畅。此画为合参米氏云山、董巨皴染画法的典型之作,别开生面。本幅无作者款印,上有元代邓文源等题及清高宗弘历题。此画经梁清标及清内府收藏,有梁氏和清内府诸藏印,曾入《大观录》和《石渠宝芨续编》等著录。
114 《归庄图》 元 何澄 纸本水墨 纵41厘米 横723.8厘米 吉林省博物馆藏 何澄(1223-?),燕(今河北省)人。元世祖时被召待诏内廷。山水人物画有南宋院体遗规,鞍马师法北宋李公麟。其作品曾得到赵孟頫、虞集、柯九思等人的称誉。《归庄图》取材晋·陶渊明《归去来兮辞》,此画以山水为背景,人物穿插其间,在全景式构图中,主题人物连续出现,逐段反映陶渊明辞官归故里的主要情节。山石树木用枯笔焦墨,间以淡墨晕染,劲健中含秀润,苍率中蕴清逸。画风虽有南宋院体遗规,亦开元代逸笔先路。本画无款印,又名《归去来兮图》。 115 《水村图》 元 赵孟頫 纸本设色 纵24.9厘米 横120.5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赵孟頫在元代历受元世祖和元仁宗的宠遇, 仁宗尤其敬重他的才华, 将其与李白和苏轼相比。他博学多才, 工古文诗词, 通音韵, 精鉴赏。在书画方面造诣尤深, 篆、隶、行、草, 无一不精;山水、竹石、人马、花鸟, 无所不能。在中国艺术发展史上, 像他这样具有多方面成就、影响深远的人物, 实在是很罕见的。此画以董源披麻皴画山,墨色清淡,行笔多曲折变化,近乎解索皴。淡墨点苔,树木苍老,水致细密。 116 《洞庭东山图》 元 赵孟頫 绢本设色 纵61.9厘米 横27.6厘米 上海博物馆藏 赵孟頫画山水画喜画南方山村水乡, 多写文人隐逸的生活情趣。在笔墨技法上, 兼善工笔和写意, 呈多种面貌。《洞庭东山图》画太湖洞庭湖东山之景。东山山势非高,圆浑平缓,山径曲折,山居云雾迷蒙,岗峦隐约。湖面波光掠影,一叶轻舟,由左方驶向对岸,岸上一人待渡。近处坡石,杂草丛生。描绘了太湖中的幽美景色,境界寂静。画上自题:“洞庭波兮岌岌,川可济兮不可以涉。木兰为舟兮为楫,渺余怀兮风一叶。子昂。” 117 《谢幼舆丘壑图》 元 赵孟頫 绢本设色 纵20厘米 横116.8厘米 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美术馆藏 赵孟頫的艺术不仅蜚声当代,而且对后世影响很大。在他薰陶下,赵氏一门大都善画,同时代的画家受他指点和影响甚多,其中不乏成就突出者。其艺术主张和实践极大地推动了后世文人画的发展。谢幼舆即谢鲲,字幼舆,东晋儒臣、名士。《谢幼舆丘壑图》画江岸峰峦秀起, 雾霭微茫, 江面平静如镜。境界旷远。整个画面宛如宇宙万象被过滤提升成晶莹剔透般充满着音乐性的宁静世界。笔法秀润、清旷, 虽系学李成、郭熙画法而来, 但一变宋人工整刻划之体。 118 《鹊华秋色图》 元 赵孟頫 纸本设色 纵28.4厘米 长93.2厘米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鹊华秋色图卷》画济南郊外鹊、华不注两山的秋天景色。画面上鹊、华两山遥遥相对, 右边的华不注山, 自平地拔起, 峻峭有余; 左边的鹊山, 则峦头圆厚。平原上, 洲诸红树、芦荻、茅屋、鱼罾, 行人往来如蚁。此画初看甚是平淡、干淡之笔, 简率的墨色, 似乎是追求一种清润、秀美和朴拙的格调, 表现一种淡泊与平淡的意趣, 极富笔墨趣味。明董其昌评此画说:“兼右丞、北苑二家画法”。元人赞誉此画是“一洗工气”, “风尚古俊, 脱去凡近”。 119 《秋郊饮马图》 元 赵孟頫 绢本设色 高23.6厘米 长59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此画画秋郊平原水泽, 一红衣奚官驱策骝马, 近处双马似嘶如闹, 远处双马追逐腾跃, 余者皆入泽饮水。人物马匹形态生动。岸上林木稀疏, 树叶错落。全画浑厚, 设色浓丽, 具有浓郁的情致和意趣。画面剪裁看似平淡,像是信手拈来之作,却显示出画家驾驭画面的非凡本领。画上自题:“秋郊饮马图,皇庆元年十一月子昂。”钤“赵氏子昂”一朱文印。 120 《山水图》 元 李士行 轴 绢本墨笔 纵106.2厘米 横52.7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李士行(1282-1328),字遵道,蓟丘(今北京)人,官至黄岩知州,善诗书画,曾从学赵孟頫、鲜于枢诸前辈。善画竹石及山水,山水师董巨,具平淡之趣。此《山水图》取境开阔,中间以一高峰为主体,四周群山相扶。雾气弥漫的、深远的山涧有一清流涌出,并化为平静的河水缓缓向前流淌。整个画面布局平稳,境界平淡天然。此画用笔温和秀润,多用披麻皴,墨色变化丰富,水色淋漓。其浓淡相间,以淡墨皴染,浓墨画近树和点苔,层次分明。 (责任编辑:RGB)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