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ting365:您好,晓林,很高兴你能接受我们的采访,首先,能向大家简单介绍一下自己吗? 李晓林:我叫李晓林, 微博:林Caroline,一名毕业于江南大学工业设计专业后来在北京“不务正业”的自由插画师/签约珠宝设计师,钟爱民俗,传统手艺,复古字画。 Arting365:我们关注到你的很多作品中,譬如《24节气美食图》《气象勘测仪器发展史》等等,都有几分复古风的感觉,请问是不是对复古怀旧这种风格特别偏爱? 李晓林:这些流传到现在的东西,是古人的智慧在经过时间洗礼后留下的最精华的东西,我觉得,民俗还是一直在的,只是慢慢的在变淡。就像人们觉得年味在变淡一样。但我们还在过年。感觉有些惋惜,画这些都没有多么庞大的想法,只是想用自己的方式去做一个记录。就像记者回去走访,作家会用文集表述一样。再一个,母亲是比较尊重传统习俗的人,家庭对我影响很大。所以对古的东西一直心存敬意,比较偏爱。“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民俗其实是一个很深延展面很广的课题,需要大量的时间去做背景调查,吃什么,怎么吃?为什么吃?有没有历史文献可考证?中国地大物博,餐饮菜系,风土民情不同,导致饮食习俗差异化很大。比如冬至南北方就有区别,画馄饨还是画饺子?这些画面的问题会强迫你去不断的了解更多的知识,而走过一段时间后你会发现自己竟获得了多么宝贵的累积,它根植在你的脑子里,是一笔特殊的财富。 Arting365:《气象勘测仪器发展史》是你与“墨迹天气”合作而产生的创作,很赞。请问,当时的这次合作有什么契机么?在与品牌合作过程中,有什么心得和经验分享? 李晓林:这套气象勘测仪器是我们讨论很久想出来的,缘于他们的空气果,是一个用于空气检测的仪器,我们想用这种向古人致敬的方式向大家展示,气象,那些看不见的东西,一直和我们息息相关。我梳理出来的东西只是冰山一角,试图把零散的知识点串成一条历史线。也是因为这套作品,发现那些古老智慧有着最吸引人的魅力,古人利用土圭实测日晷以确定春分、夏至、秋分、冬至四个节气,所以我想更多的去记录些什么。 Arting365:我们了解到你在成为一名自由插画师之前,是有稳定的工作的。其实按照传统的观念来说,很多人都无法理解一个女孩子为什么会放弃一份稳定的工作。那么,会“任性”的选择成为一名插画师的原因是? 李晓林:毕业后坐过办公室,做过文职,也做过设计师。可能性格太内向,不善交流,心里一直有绘画的欲望,只是一直被压抑,相对于和人事物沟通,画笔画纸交流会更适合我,就选择了它。罗洛梅曾经说:在我们这个顺从的时代,勇气的标志是人固守自己的信仰的能力.我很幸运知道了自己最想做的是什么,没理由放弃。一开始确实有犹豫,很多人觉得靠画画赚钱是一件特别不靠谱的事情。要不也不会毕业后工作了那几年。但后来我慢慢坚定如果去绘画我可能只是在一开始的茫然期后悔几年。相比老了反观庸碌无为没有勇气的自己。还是前者好一些。 Arting365:插画师目前在国内可以说是一个新兴但很有前途的事业,你对这个职业有什么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呢? 李晓林:这个话题太大了,我太新人,也没什么资格和好的经验来分享。很多时候我觉得我不算个合格的插画师,充其量算个女画匠。因为我真正商用的插画作品并不是很成熟,反而是自己自娱自乐画着玩的,或者是为了朋友帮忙的作品,会有人喜爱。我自己检讨,两个方面吧:一个是不是科班出身,手艺不够。绘画对比很多其他行业已经算公平,真的是靠手艺:画得好,技艺高,找你的人自然多。画得不好,功夫不到,怨不得别人自己确实还得磨砺。二是商业插画一般数量要求比较多,时间周期上由于很多因素要求也比较短。短时间对于我这种只会抠细节,磨洋工的人属于致命短板。所以,做为刚踏进门槛的外来人,还在学习摸索中。 Arting365:谈到创作,必然绕不开灵感二字,但谁也无法保证灵感不断,你在创作时一般会从哪些方面去寻找灵感? 李晓林:我能力有限还停留在图书馆里的书本资料和网上的文献整理上,pageone书店和国家图书馆是我的“线下素材库“,然后植物园也是很好的去处,真实的植物会告诉你最美的配色方案。 Arting365:其实大家现在都特别羡慕“自由职业者”,作为一个自由插画师的你,对现在这种“宅”的生活和工作状态满意吗? 李晓林:自由职业没有想象中那么好,我以前也以为可以每天睡到自然醒,没事了画两张,日子过的很娴静……真的辞职画画养活自己才发现,怎么可能,不勤奋不努力,没有作品,或者作品不够好,不再像以前只是个人水平问题,是没饭吃。你要靠它养活你自己,你就要有让别人认可你作品的能力。那种压力,其实可能比坐办公室还要大。 但我还是很满意,对你爱的事,人会永远有所期待。绘画是我爱的事,我找到的自己爱的事,并以此为生,所有的磨砺都可以看作是为了梦想所交的学费,一切,都值得。 Arting365:在这里,能不能给刚接触插画的朋友们传授一点你的经验?帮助他们更好的学习和创作。 李晓林:我也是刚入门的小学生,没有什么好的经验,到现在为止,这两年最大的收获就是“享受试错”。不要太刻意的在意自己的绘画风格或者一定要特定的画某个内容,这些在最开始的时候可能反而会成为你发展的一种局限。享受绘画的过程,多内容,多风格的去尝试,秉持着自己最初想表达的主题。如果不是画人物那么渣,我怎么知道自己适合静物呢?如果不是画场景发现自己不适合大画面表现,怎么知道自己适合珠宝那些最微小琐碎的折射光呢?画画,我个人觉得是一件磨心性的修行。不怕错,只怕不去做,不去尝试。 Arting365:最后,也是很多人所期待的,能为我们稍稍透露一下你目前或者计划中的作品吗? 李晓林:感谢大家的认可,接下来还是要认真的完成24节气,保持初心,做完整每一副背后的资料调研,尽量避免错误。还计划24节气画完后,再整理一套番外篇,比如元宵节等不在24节气中但是很注重食俗的节日做一个梳理,想整理一个个人的微信公众号,“道听途说“,一路走,一路搜集更多有意思的传统文化题材,加上自己的理解绘成图,分享给更多关注民俗文化的人。这些中国味道的东西,有着大美和智慧的东西,想用自己的方式和古文化致敬。 (责任编辑:RGB)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