织梦CMS - 轻松建站从此开始!

我的网站

当前位置: 主页 > 设计教程 > 摄影技巧

摄影构图观念解放(4)

时间:2014-09-09 22:36来源:网络 作者:未知 点击:
一张摄影作品,若是某个部分突然消失,必然会对观者的视觉心理产生召唤。我们会千万百计地凭借经验去补充那些缺欠的部分,根据部分去猜测整体。此

一张摄影作品,若是某个部分突然消失,必然会对观者的视觉心理产生召唤。我们会千万百计地凭借经验去补充那些缺欠的部分,根据部分去猜测整体。此图中的女性左半边脸的缺失,并没有破坏画面,相反它的不完整,正好唤醒人们的视觉记忆和想象力。

摄影构图观念解放

不完整构图优势之三——选择重点

拍一张照片如同写一篇文章,要主题突出,中心明确,观点独到。这样的文章不仅能吸引读者,还能引起思考和共鸣,如果是“流水账”只会让人觉得乏味。所以,拍照需要进行取舍。将自己最想要表现的部分提炼、拍摄,将另一半不需要的部分剔除,这些就能取得一幅更具有个性,更加夺人眼球、与众不同的影像。

摄影构图观念解放

此图中舞蹈演员的拍摄采用了非完整性构图,目的是突出演员的双眼,来强调她的精神世界。若是不通过蓝丝巾的遮挡,那么人物的眼睛将不再成为主体,而重点将移位。不完整构图优势之四——将形象引到画面以外

不完整构图同时还能显示出一种开放性,它将形象引伸到画面以外,它迫使我们从画面走向更广阔的想象世界甚至现实生活,这时候你会发现原来的封闭世界已经被打破。

摄影构图观念解放

经验总结:

不完整构图的召唤性满足了我们辐射想象的心理需求,它的挑战性又满足了我们寻求视觉的心理需求。因此这样的艺术作品,往往会产生更良久的艺术魅力。 构图大解放——从封闭式构图到开放式构图的转变

摄影构图观念解放

穆卡西——非洲男孩,1931

摄影表现方式的进步,以及观众对画面审美思维的转变,使得摄影构图方式不再局限于封闭式构图,人们对画面的审美思维逐渐向开放式思维转变。封闭式构图造成的“画幅局限”也由于开放式构图,得以突破,这对摄影构图学来说是一个重大进步。

概念提示

开放式构图在安排画面上的形象元素时,着重于向画面外部的冲击力,强调画面内外的联系。在表现形式上,常常是画面上的人物视线和行为以及他们的落点都在画面之外,这就暗示了他们与画面外的某些事物有着呼应和联系。正是因为这种因素,才导致人们对画面的联想和想象。

摄影构图观念解放

杜瓦诺——巴黎,1969

摄影构图观念解放

杜瓦诺——巴黎,1957

开放式构图的特点:

1. 均衡与严谨不再成为画面的主导,而原来画面内的形像元素也不再要求完整,那些有意排斥更能完整地说明画面的表达可以被提倡,观众透过那些不确定因素,来获得更大的想像空间。

2.有意使画面的四个角中的内容都变得不完整,尤其是部分近景、特写,都对其进行大胆切割,被裁掉部分就自然成为悬念。

3.画面的构图上表现出很大的随意性,似乎是随时随地没有准备的一次快门,画面上会显得杂乱无章,但具有现场的真实感。对于这样随意性很大的画面,观众对画面中呈现的内容会产生信任感,虽然不精美但更真实,所以开放式构图适合于表现动作、情节、生活场景为主题村内容,尤其在新闻摄影、纪实摄影中更能发挥其长处。

封闭式构图的摄影作品要有完整性、均衡性,而且所表现的内容只限于画面之内。

摄影构图观念解放

布列松——巴黎,1969

摄影构图观念解放

布列松——东德,柏林墙,1962

(责任编辑:RGB)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2)
10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