织梦CMS - 轻松建站从此开始!

我的网站

当前位置: 主页 > 设计资讯 > 书画鉴赏

唐寅山水画《山路松声图》

时间:2019-02-27 13:33来源:网络 作者:唐寅 点击:
明代/1516年,唐寅,《山路松声图》,立轴,绢本设色,纵194.5厘米,横102.8厘米,中国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江南农事图轴》绘层岩邃壑,飞瀑流泉。山腰苍松葱郁,虬枝老干,掩映画面。山下平湖一湾,清澈见底。一条崎岖不平的野路,蜿蜒通向山涧,以增加画面的幽深感。一隐者凭眺倚栏,静听


明代/1516年,唐寅,《山路松声图》,立轴,绢本设色,纵194.5厘米,横102.8厘米,中国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江南农事图轴》绘层岩邃壑,飞瀑流泉。山腰苍松葱郁,虬枝老干,掩映画面。山下平湖一湾,清澈见底。一条崎岖不平的野路,蜿蜒通向山涧,以增加画面的幽深感。一隐者凭眺倚栏,静听松风,侍者囊琴随后。自题云:“女几山前野路横,松声偏解合泉声。试从静裏闲倾耳,便觉冲然道气生。治下唐寅画呈李父母大人先生。”后钤:梦墨亭、南京解元、逃禅仙吏。用笔清润、缜密而有韵味。曾经清内府、梁清标收藏,《石渠宝笈三编》著录。

唐伯虎《山路松声图》在表现技法上,画家以畅达自如的笔墨挥写山石树木,笔法上略近杜堇,较南宋画家更为洒脱灵活,与笔法匀细、设色秀艳的风格判然有别。此画以淡墨晕染,浓墨强调,浓淡枯湿,恰到好处,形成了生动的墨韵,令人感到色泽丰富无穷。用笔顿挫转折,遒劲飞舞,巧妙的点出了松声之意境。背景的处理极为简括,疏疏落落,给人以空旷萧瑟、冷漠寂寥的感受。本幅右上有自题:“女儿山前野路横,松声偏解合泉声。试从静里闲倾耳,便觉冲然道气生”。

《山路松声图》是一幅全景山水画,画上高山矗立,苍松虬曲.山间流泉飞落,击石鸣洞。山下小道,曲折盘旋。一位隐士立在桥上仰首观松.静昕松声。还有一童抱琴随后。画面左边作溪水、远山,绿荫、村舍。全图以高远构图.表现出山峰的宏伟气势。作者把流泉、飞瀑和古松作为重点,描绘出一层一层的流泉飞瀑,将山势一层一层推高、推远,造成一种幽深、玄妙的境界。从上至下的流水.像一条游龙贯穿着雄伟而凝重的山峦、巨石.结构非常严谨。那石缝间傲然生长出的苍松,姿态倚斜虬曲,古藤盘绕,它那摇曳之状,似乎与流泉下落的直线形成对比,活跃着整个画面,使大自然增添无限生机。山下清溪、绿树、村舍、远山.烘托出主峰的高大雄伟,同时以静衬动,更加突出松泉的生机勃勃。可见作者构图何等周密

《山路松声图》据作者越诗中所说是画的“女几山”,此山在河南宜阳,晋代有张轨曾在这里隐居。然而唐寅虽然阅历较广,但没有到过河南,这里他是借古代隐居之地之名,来增加作品的隐逸主题的可信性。这是中国山水画家常用的手法。但不能因此而否认作品的写实性,试从画面下段欣赏:从山脚下大小石块,至左边清溪绿树,由近至远.画得那么概括、朴实、那么真切自然。再着古松。作者用细笔勾画,枝干前后穿插,如金蛇狂舞;一团团松针,浓淡疏密变化得当,毫无琐碎零乱之感。作者不仅画出松树的形,而且通过摇曳之状,传达出“松声”的信息,不能不佩服画家的绘声绘色的本领。

这幅画整个山石,作者以清劲的细条长线勾皴,随着山势变化,或用长线直皴,或作曲线孤皴,连皴带染。局部用侧锋勾斫,偶尔在皴笔线之间,留几道空白,好像黑中露出白线,更突出山石的硬蛸质感。整个画面线条轻松流畅,似柔实刚,画得非常率意,使山、石充满活力.与古松优美的姿态相映成趣,洋溢出一种飘逸洒脱情致。同时以淡墨渲染,浓墨点苔,明沽清润的墨色,更增加作品秀润雅逸之趣。画中人物落笔不多,但神态毕肖,对作品的主题起到画龙点睛作用。

画上作者题诗一首:“女几山前野路横.松声偏解合泉声。试从静里闲倾耳,便觉冲然道气生。”大意是:女几山前小路曲折纵横通向山冈。山中松声与泉声仿佛在轻轻台唱。倘若在寂静中悠闲细听“天籁”,就会觉得“道气”突然产生而神清志爽。后两句诗告诉人们.以其虚静的审美心态,去体味大自然中所蕴含的某种合于自己情怀的精神意蕴,就会获得精神上的升华。这首诗不仅点明文人对“山路松声”感兴趣的原因所在,而且给人以审美启示.无疑增加了这幅画的文化品格,让人回味无穷。

(责任编辑:RGB)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4)
10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