织梦CMS - 轻松建站从此开始!

我的网站

当前位置: 主页 > 设计资讯 > 艺术大师

爱德华·蒙克(Edvard Munch)简介及油画作品欣赏

时间:2017-04-25 15:18来源:网络 作者:未知 点击:
爱德华蒙克(Edvard Munch,1863年12月12日 - 1944年1月23日)是具有世界声誉的挪威画家,他的绘画带有强烈的主观性和悲伤压抑的情调。毕加索、马蒂斯就曾吸收他的艺术养料,德国和法国的一些艺术家也从他的作品中得到启发。他对心理苦闷的强烈的,呼唤式的处理手法对20世纪初德国表现主义

爱德华·蒙克(Edvard Munch)
爱德华·蒙克(Edvard Munch)

爱德华·蒙克(Edvard Munch,1863年12月12日 - 1944年1月23日)是具有世界声誉的挪威画家,他的绘画带有强烈的主观性和悲伤压抑的情调。毕加索、马蒂斯就曾吸收他的艺术养料,德国和法国的一些艺术家也从他的作品中得到启发。他对心理苦闷的强烈的,呼唤式的处理手法对20世纪初德国表现主义的成长起了主要的影响。

蒙克是一位具有多方面才能和独特风格的画家。他从十七岁立志从事艺术创作,到1944年1月以八十岁高龄去世的六十三年间,创作了一千七百多件油画作品、大量的素描和速写习作,以及八百件不同主题的版画,多彩的技法,洋溢强韧精力。

蒙克的艺术作品,给我们感受最强烈的特征,是他透过风景、劳动者、肖像和自画像,深刻地表现了从生的不安到爱的焦虑,以及死的恐惧到生的受容。他的绘画同样具有丹麦剧作家易卜生的冷峻和透入人心的影响力;而他执意刻画生命的爱欲痛苦与死亡恐惧,反映北欧人对生命的焦虑感。我们从蒙克的绘画中,可以感受到人面对无法抵挡的性的力量时之无助,生命的神秘、性的焦虑替代美学上的浪漫式的恐惧。

《青春期》、《接吻》、《呐喊》等都是蒙克的名作。《接吻》触及生命的本质与爱的内涵;《呐喊》表现突然的刺激改变我们一切的感觉印象,画中桥上呐喊的人,凹陷的面颊仿如骷髅头,背景火与血的色彩像漩涡般染红天际,我们永远无法知道那人为什么尖叫,如此,这幅画更加使人感受到不安。在《呐喊》后的第二年他画了《青春期》,端坐床边的裸体少女,长发垂后双手摆在膝间,显示出少女心中不安的焦虑。他的画风深具表现主义特征,也含有神秘主义和象征主义的色彩。受到当时德国“桥派”年轻艺术家热爱。

1879年蒙克为成为一名工程师而进工学院念书。然而,频繁的患病中断了他的学业。  

1880年蒙克为了成为一名画家而离开工学院。

1881年蒙克考进了奥斯陆皇家艺术和设计学院,他的老师是雕刻家朱利厄斯·米德尔顿(JuliusMiddelthun)和自然主义画家克里斯蒂安·克罗格(ChristianKrohg)。  

1885年蒙克前往巴黎。他的作品开始显示出法国画家的影响;一开始是印象派,接着是后印象派,然後是新艺术造型。蒙克的绘画尽管风格上是后印象派的,但在主题上却是象征派的,蒙克的绘画内容在于刻画内心世界而不是外在现实。  

1892年蒙克应邀参加柏林艺术家联盟在11月份举行的画展。蒙克的绘画成了苦涩的争论对象。画展在一星期後结束。在柏林,蒙克成了一个国际圈子里的一员,里面有作家、艺术家和评论家,包括挪威剧作家亨利·易卜生(HenrikIbsen),和瑞典戏剧家奥古斯特·史特林堡(AugustStrindberg)。

1892年至1908年,蒙克的大部分时间在巴黎和柏林度过,他在铜版画,石版画和木版画上出名了。在世纪之交期间的柏林,蒙克开始用新的素材(照相、石版印刷和木版画)凭记忆来复制他过去的作品。1908年秋,他的焦虑变得深刻并在丹尼尔·贾可布逊博士的诊所住院接受治疗。医院里施行的休克疗法改变了他的个性。

在1892年 至1908年间,蒙克的大部分时间在巴黎和柏林度过,他在铜版画,石版画和木版画上出名了。在世纪之交期间的柏林,蒙克开始用新的素材(照相、石版印刷和木版画)凭记忆来复制他过去的作品。1908年秋,他的焦虑变得深刻并在丹尼尔·贾可布逊博士的诊所住院接受治疗。医院里施行的休克疗法改变了他的个性。

1909年蒙克回到挪威,更多地表现出对大自然的兴趣,他的作品变得更富于色彩,减少了悲观的成分。在爱德华·蒙克(EdvardMunch)1863年12月12日出生于挪威勒滕,1944年1月23日死于奥斯陆附近的艾可利(Ekely)。蒙克是挪威表现主义油画家,现代表现主义绘画的先驱。

1940年4月9日,德国纳粹军队侵攻挪威十四天后,画家蒙克留下遗书:“这个房屋和全部作品,捐赠给奥斯陆市。”1963年奥斯陆市兴建的蒙克美术馆正式开放,馆中收藏有蒙克的一千件以上作品、照片原稿和个人资料。这些丰富的艺术收藏,不但提供后来艺术学者作学术研究,也经常外借巡回世界各大都市展览。因此也促使蒙克的艺术在近年来受到极高的评价。

蒙克油画作品《呐喊》
爱德华蒙克油画作品《呐喊》

"一天傍晚,我和朋友走在路上,一边是城市,另一边是脚下的峡湾,我感到浑身不舒服。"蒙克叙述他画这幅代表作《呐喊》时的灵感来源。"我停下来眺望峡湾,落日将云彩染成血一般鲜红。就在那时,我想我听到了大自然不停地尖叫。于是,我画了这幅画——将云彩画得像真正的鲜血,让色彩去吼叫。"

在画面最前面是骷髅又像是幽灵的人,就是画家蒙克自己。与其说他边扭动着身体边呼喊,不如说是他自己被[贯穿大自然的呐喊]所穿透,忍受不了那可怕的声音,忍不住掩起自己的耳朵。这声[呐喊]震撼了全世界,变成狂乱的彩色曲线,向他的周围滚滚而来……

在画面上方,绛红如血的天空中央,有画家潦草的笔迹“只有疯人才画得出”几个小字。那便是蒙克的呼喊,他始终认为自己过于敏感的神经是遗传所致,对他来说,是血缘诅咒导致自己变疯。

蒙克自小就失去母亲和姐姐,在他的灵魂深处打下了深刻的烙印,他对于生命和性爱有着强烈的憧憬和深深的绝望。他始终对自己“存在”的意义保持怀疑的态度,在成为画家之后,仍竭力表现这种内心的不安和绝望。在《呐喊》这幅画之中,蒙克以他在某一天傍晚所看到的红色低云笼罩的景象,以及回响于心灵深处的恐惧“呐喊”,描绘出他对生活的恐惧以及不安的情绪。

《呐喊》在柏林公开展出时,几乎所有评论家都表现出明显的厌恶;一向习惯于“令人赏心悦目的艺术”的人们,对这种形式、这种色彩以及突然出现在眼前的“疯狂”画面,感到震惊及恐惧,因为它似乎在自己灵魂深处引起共鸣、此后,名画《呐喊》于一九零一年由著名收藏家奥拉夫.秀所收藏,数年后捐赠给奥斯陵国立美术馆。从此这幅画可说是蒙克艺术巅峰的画作,超越了画家们个人的不安,一直在诉说着人类灵魂深处尚未被唤醒的不安和恐惧。

青春期
爱德华蒙克油画作品《青春期》

《青春期》是蒙克画的一幅布面油画,描绘的是半夜来了第一次月经,身体不由颤抖的少女,像是要保护自己似地两腿紧闭,双手放在前方。莫名其妙的不安突然袭击着少女,那不是对月经初潮本身的恐惧,而是对今后要开始迈入的人生感到不安。映在墙上的不吉祥的影子在暗示对未来的不安。蒙克初次画这个主题是在一八八六年,他当是只有二十三岁,但他以敏锐的洞察力,画出青春期少女的内心世界。

现收藏于:奥斯陆国立美术馆

爱德华·蒙克《玛多娜》
爱德华·蒙克《玛多娜》

玛多娜是蒙克的系列作品之一,“玛多娜”即“美女”之意。在性的恍惚瞬间,女人双目紧闭、嘴微张。蒙克说:“这是身体的微笑,生命将要向死亡伸手。”蒙克企图以此作品,来揭示经由爱的行为而孕育了生命的女人,是新生代与走向死亡时代的连接点。

爱德华·蒙克 《生命之舞》
爱德华·蒙克 《生命之舞》

《生命之舞》可以说是蒙克具有代表性的系列油画“人生壁画”之大成。

夏至的节日里,人们在海边聚会。画面前方三个女性,一个是是穿着白色衣服的处女,她正因期待恋爱而感到兴奋,另一个是沉溺于恋爱的红衣妓女,最后是为恋爱而憔悴的黑衣妓女。在她们的后面,是沉溺于肉欲、疯狂舞蹈的男女。蒙克在《生命之舞》这幅油画里表现[圣女、娼妇、同时又是不幸的献身者的女人]。在油画《生命之舞》中,蒙克把一个女人的恋爱变化集中表现在同一幅画面中。

(责任编辑:RGB)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3)
10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