织梦CMS - 轻松建站从此开始!

我的网站

当前位置: 主页 > 设计资讯 > 艺术大师

“清六家”王时敏简介 王时敏国画作品欣赏(2)

时间:2017-04-20 11:58来源:网络 作者:未知 点击:
江山雪霁图 王时敏书画艺术历程: 王时敏 (15921680 ) 字逊之,号烟客,又号西庐老人、西田主人,江苏太仓人。其祖父是明礼部尚书兼文渊阁大学士王锡爵


江山雪霁图

王时敏书画艺术历程:

王时敏 (1592—1680 ) 字逊之,号烟客,又号西庐老人、西田主人,江苏太仓人。其祖父是明礼部尚书兼文渊阁大学士王锡爵,父亲是明翰林编修王衡。王时敏于万历年间举进士,因其祖父官爵尊显,故以荫官太常寺尔玉卿,升太常寺少卿,世人称『王奉常』。入清不仕,隐于归村,以书一回自娱。王时敏是清初重要的山水画家,曾与王鉴、王翚、王原祁并称『四王』。『四王』的绘画曾被认为是『山水正宗』, 即山水画中的『正统派』。再后又与吴历、恽寿平,合称『四王吴恽』。他们的绘画对后来的画坛曾产生过巨大影响。

王时敏早年从学于著名一回家董其昌。据记 , 其早年『于画有特惠』,因此祖父特嘱明著名书画家董其昌教其绘画。据恽寿平《瓯香馆画跋》记『 ( 王时敏 ) 自少及儿时游娱绘事,乃祖父文肃公 ( 王锡爵 ) 属董文敏随意作树石,以为临摹粉本。凡铜川、洪谷、北苑、华原、营丘,树石骨忡筒,效擦勾染,皆有一、二语拈提 , 根极理要。』董其昌教他学习绘画的方法是, 把古代大家山水画中的树石分别缩临为一本,重要的地方加一二语提示,授之于王时敏揣摩、临习。董其昌可谓王时敏少年时画学的启蒙老师。此外,因家富收藏,王时敏又扩而临习家藏名固。据《国朝画征录》记:『每得一秘轴,闭阁沉思,瞪目不语,遇有赏会,则绕床大叫,附掌跳跃,不自知其酣狂也。尝择古迹之法备气至者二十四幅为缩本,装成巨册,载在竹笛,出入与俱,以时楷模。故布置设施,勾勒昕拂,水墨目军章悉有根抵。』其中所说的二十四幅名作多重金购自董其昌的旧藏,其中有李成的《雪景》,范宽的《溪山图》,王蒙的《林泉清集图》、《丹台春晓图》,董源的《山水》,巨然的《雪图》,赵孟俯的《万整松风图》,黄公望的《陡整密林图》、《夏山图》,倪瓒的《清固草堂图》,吴镇的《关山秋后一齐图》等等。从临摹粉本到扩学家藏,使王时敏进一步扩充了眼界,提高了画技,他的国学基础由此而奠定。


丛林曲涧图轴

王时敏的画学老师是董其昌。自二十四岁至董其昌去世,与董其昌交往长达三十余年之久,董其昌至八旬老年还曾给王时敏的回作跋,对王时敏的影响不可谓不深。王时敏三十六岁时的作品《仿倪瓒山水图轴》,从山水画法至简单的款识书法,都能看出董其昌书画松秀自然的艺术特点,看得出他早期曾经临摹过董氏书画。在该图上不仅有董氏书题,还有董氏之友、文人书国家陈继儒的一题:『写倪迁回者,启南老,微仲嫩,王尚笠哀之矣。』董其昌曾指出,明沈周绘画过于苍老,文微明则显得稚嫩, 意思是倪一困难学。而陈继儒则夸赞王时敏的习作兼有沈、文的不同特点。由此可见,王时敏一直将董其昌最为推崇的元四家之一的黄公望,当作自己一生摹学的对象。他认为:『元四大画家皆宗董、巨,其不为法缚,意超象外处,总非时流所可迄及。而山樵尤脱化无垠,元气磅礁,使学者莫能窥其涯。』又曰:『元季四大家皆宗董、巨,浓纤淡远,各极其致。惟子久神明变化,不拘守其师法,每见其布景用笔,于浑厚中仍饶迪峭,苍莽中转见娟婉,纤细而气益阂,填塞而境愈廓,意味无穷,故学者罕窥其津涉。』可见王时敏画学诸家,独尊黄公望。


夜读图

如何看待王时敏的绘画,我们且举一例说明。王时敏六十一岁,也就是其绘画完全成熟,又不至老年颓衰的艺术创作的最佳时期,他曾为女婿吴世睿 ( 圣符 ) 绘制一册十二开的山水,画后有其长题一篇说明该册:『于董( 源 )、巨( 然 )、三赵( 赵令穰、赵伯驹、赵孟俯) 、元四大家,无所不仿。』又记绘画心得『非谓得其形模也。然绘画虽小技,亦必所见者广,日以古法浸灌心胸,而又专精熟悉,乃臻工妙。』此册是王时敏用来教导其女婿学一画的参照物,必然倾其全力而为。如何理解宋元十二家山水的艺术思想呢? 该册除却董其昌倡导的董巨、元四家的南宗绘画外,又包括董氏所排斥的宋赵伯驹的所谓北宗画怯。董其昌《画旨》中有一段话『赵令穰、伯驹、承旨 ( 赵孟俯、 ), 三家合并,虽妍而不甜。董源、米市、高克恭,三家合并,虽纵而有怯。』这是董其昌南北宗论不彻底的地方。即青绿设色山水非文人画家所长,他也不能不看到赵伯驹等人的长处,所以有兼收并蓄的需要。不仅王时敏,与其同时、同名声的王鉴,就以青绿山水作为自己绘画的特色之一。最重要的是王时敏点出:『非谓得其形模也』,而要在『专精熟悉,乃臻工妙』。正所谓『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当时,王时敏决不仅是「熟读』,其笔下所仿诸家,确各具特点,却又不同于所仿诸家。他所追求的是董氏所说的『虽纵而有法』,『虽妍而不甜』,欲表达自己的一种超逸意趣。值得注意的是,王时敏所欲追求的『乃臻工妙』与董其昌所说的绘画应『脱尽廉纤刻画之习』有所距离。在《画旨》一书中,董氏曾说:『潘子辈学余画, 视余更工, 转工转远。』就是 , 像潘子这样的人, 下得功夫越深, 学得越像, 反而距离董其昌的绘画, 以及董氏所倡导的画之韵趣越远。当然王时敏较之名不见经传的潘子辈要高超的多,因为除了一个『工』字之外, 还有一个『妙』字, 妙在能得画中之趣, 但其中还有一个『工』字的工能表现。如果我们联系王时敏作画时十分投入的神情描绘, 就知道他是如何地全神贯注, 也就不能不有所工能处。绝非董氏所说的『非如董巨米三家, 可一超直入如来地也。』正是在这一点上开始与董其吕所挖苦的明四家中工匠出身的仇英, 其作画时『耳不闻鼓吹阕妍之声, 如隔壁钗驯戒, 顾其术亦近苦矣。」之间似乎没有了本质的区别。但仍有所不同, 仇英擅画人物、仕女 , 擅青绿山水, 而王时敏则主要以文人画传统为师法对象。这样的分析并非贬低王时敏的绘画, 恰恰说明王时敏绘画本身的特点 , 以及明末。清初画史中文人画中所存在的一种变化。

(责任编辑:RGB)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1)
10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